引诱、容留、介绍、卖淫罪

分享 ...

一、如何认定引诱、容留、介绍、卖淫罪


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条的规定,引诱、容留、介绍卖淫罪是指以金钱、物质或者其他利益为手段,诱使他人卖淫,或者为他人卖淫提供场所,或者为卖淫的人与嫖客牵线搭桥的行为。


二、立案标准


(据《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(一)》,2008年6月25日施行)

引诱、容留、介绍他人卖淫,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予立案追诉:


(一)引诱、容留、介绍二人次以上卖淫的;


(二)引诱、容留、介绍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卖淫的;


(三)被引诱、容留、介绍卖淫的人患有艾滋病或者患有梅毒、淋病等严重性病的;


(四)其他引诱、容留、介绍卖淫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。


三、量刑标准


根据刑法第359条第1款之规定,犯本罪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加重处罚事由,针对引诱、容留、介绍卖淫罪的情节严重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:


(一)多次引诱、容留、介绍他人卖淫的;


(二)引诱、容留、介绍多人卖淫的;


(三)引诱、容留、介绍明知是有严重性病的人卖淫的;


(四)容留、介绍不满十四岁的幼女卖淫的;


(五)引诱、容留、介绍他人卖淫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。


四、介绍卖淫罪与组织卖淫罪的界限


司法实践中,两者有时很难区分,因为介绍卖淫往往是组织卖淫罪的方法、手段行为,实践中,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二者的区别:

(一)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。介绍卖淫罪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为卖淫人员寻找卖淫对象,即嫖客;组织卖淫罪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组织多名卖淫者从事卖淫活动。


(二)犯罪的客观表现不同。介绍卖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卖淫人员与嫖客之间进行引见、撮合,促进卖淫、嫖娼的实行;组织卖淫罪中行为人的客观方面是组织多名卖淫者从事卖淫活动。


五、既遂未遂


就本罪而言,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引诱、容留、介绍他人卖淫,即具备了本罪客观方面的全部要件,实际上是否已经发生卖淫或者其他特定的结果,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。换言之,只要他人在行为人的引诱、容留、介绍下,已经着手实施卖淫行为,就应当认定行为人犯罪既遂。他人卖淫行为本身完成与否,与本罪既遂的成立无关。


联系人

主任律师

谢文强

电话13981905353

执业证号 15101199410782750

查看团队